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大背景下,碳金融与碳数据已成为驱动绿色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工具与创新领域。作为全球气候周系列活动的首站,上海气候周2024承载着开启全球气候对话与合作新篇章的重要使命。
4月22日,为期一周的上海气候周2024正式启动,由辰韬资本、中信建投期货、奕碳科技、荣正易思集联合主办,禾迈股份协办,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低碳经济服务专业委员会、胜淼投资指导的上海气候周 2024「碳金融与碳数据的时代机遇」分论坛于4月23日在上海浦东召开。
近2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围绕供应链碳数据、碳市场发展、电碳协同以及ESG信息披露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挖掘碳金融与碳数据融合所带来的商业潜力和社会价值。
辰韬资本合伙人萧伊婷:减碳投资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一笔精明的经济账
随着全球对碳排放的监管日益严格,企业面临的碳成本正逐步上升。因此,投资减碳技术,从长远来看,不仅能帮助企业规避高昂的碳罚款和碳配额购买成本,更能转化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资产。
辰韬资本合伙人萧伊婷表示减碳投资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一笔精明的经济账。她强调,当减碳技术的成本低于碳配额价格时,行业将迎来快速的商业化落地,这将是推动航运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动力。
并以欧盟自2024年1月1日起将航运纳入EU ETS体系为例,由于欧盟的碳配额价格是中国的6倍,船公司采用中太能源的EGCS+OCCS方案,2.41年即能回收投资成本。
据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GE)的预测,到2040年,碳价将上升至400美元/吨。在此价格水平下,采用OCCS方案的投资回收周期将缩短至1.26年。
按英国劳氏船级社、毕马威咨询等权威机构的分析报告,航运减碳短中期价格竞争力最高是OCCS,中长期是绿氨。2025年中东电价将下探1美分/度电,为氢能源贸易提供坚实的成本基础,绿氨以其在中长距离运输显著的成本优势,将成为未来全球绿氢贸易的最佳载体。
奕碳科技CEO郑开宇:智能化的供应链碳数据管理正是让自主披露的碳数据兑现实际收益
基于奕碳科技在化工、食品饮料、新材料、汽车等产业链数千个碳管理和碳计算项目经验,奕碳科技CEO郑开宇表示,供应链链主企业已有能力对自己边界内的范围一、二碳排放进行妥善的管理。
在此基础上,链主企业有很强的意愿影响和管理供应链上的碳排放并希望实现更安全的数据管理和更有力的数据披露。针对这一痛点,奕碳科技于论坛现场发布CCC.ai 小蔡产品,可为链主企业提供智能化的供应链碳数据管理工具,实现全域供应链机遇发现。
奕碳科技郑开宇表示,智能化的供应链碳数据管理正是让自主披露的碳数据兑现实际收益,推动链上企业成长为新的链主企业,帮助非供应链企业上链的关键点。
荣正集团合伙人茆娟:可靠透明碳数据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荣正集团合伙人茆娟表示,“随着2030年碳达峰关键时间节点的到来,各方包括政府、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企业客户、股东甚至是消费者等对于双碳的关注程度愈发提升。”
目前,碳数据来源多元,除政府、第三方组织公开数据等,还有上市公司定期披露报告、ESG报告等非财务报告。但面临碳排放数据未有统一标准的问题。这其中,碳数据来源可靠性与可溯性较差是首要挑战,其中包含缺乏统一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标准、缺乏碳信息披露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
茆娟表示,构建碳排放披露体系、提高数据准确性、推动数据全流程管控,通过持续强化碳数据可靠透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中信建投期货首席分析师唐惠珽:CCER重启迎来多重变革
中信建投期货碳中和与电力首席分析师唐惠珽表示,目前碳抵消正被视为高风险政策工具,但其作为脱碳工具仍具备高价值。吸取国际经验,CCER重启迎来多重变革。一是方法学管理由备案制转为审批制,作为数据质量管理的前置。二是突出自愿属性,满足放管服改革要求,项目行政备案逐步过渡到“公示+登记”,第三方审核机构成为数据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引入市场监管总局严格管理其资质和职业规范。三是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实行项目业主和第三方审核机构“双承诺”机制。
唐惠珽女士指出对于CCER和绿证存在重复计算的疑虑,实质上来源于电力间接排放纳入碳市场。中国碳市场正在考虑将电力间接碳排放纳入监管,由此,“绿电消费能否核减碳排放”便成为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的关注焦点。第二类“双重计算”是指绿电消费与基于位置的电网排放因子的重复计算。2024年4月,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中国为解决第二类“双重计算”问题迈出的重要一步。